中医古籍•第二十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解热镇痛抗炎药 制剂及用法
乙酰水杨酸(acetylsalicylicacid)解热镇痛 0.3~0.6g/次,3次/日,饭后服。抗风湿:3~5g/日,分4次服,症状控制后逐渐减量。
水杨酸钠(sodiumsalicylate)抗风湿:4~8g/日,分4~6次服,症状控制后逐渐减量。
对乙酰氨基酚(paracetamol)0.5g/次,3次/日。
保泰松(phenylbutazone) 0.1~0.2g/次,3次/日。症状改善后改为1次/日。
羟基保泰松(oxyphenbutazone)0.1g/次,3次/日。餐中服,一周后递减,0.1~0.2g/日。
吲哚美辛(indomethacin)25mg/次,2~3次/日。餐中服,以后每周可递增25mg至每日总量为100~150mg。
舒林酸(sulindac)150~200mg/次,2次/日。每日最大剂量400mg。
甲芬那酸(mefenamicacid)首次0.5g,以后0.25g/次。用药不宜超过一周。
氯芬那酸(clofenamicacid)0.2g/次,3次/日。
双氯芬酸(diclofenac)25mg/次,3次/日。75mg/次,1次/日,深臀部肌注。
布洛芬(ibuprofen)0.2~0.4g/次,3次/日,餐中服。
酮布芬(ketoprofen)50mg/次,3~4次/日。
萘普生(naproxen)口服,0.25g/次,2次/日。
吡罗昔康(piroxicam)口服,20mg/日,分1~2次服。
秋水仙碱(colchicine)0.5mg/次,1~2小时1次,口服,1日总量不得超过4mg。
丙磺舒(probenecid,羧苯磺胺)治疗痛风:开始0.25g/次,2次/日,一周后增至0.5g/次;
别嘌醇(allopurinol)第一周0.1g/日,第二周0.2g/日,第三周以后为0.3g/日,分2~3次服。
-
第一章 药理学总论
-
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
第七章 抗胆碱酯酶药和胆碱酯酶复活药
-
第八章 胆碱受体阻断药(Ⅰ)M胆碱受体阻断药
-
第九章 胆碱受体阻断药(Ⅱ)-N胆碱受体阻断药
-
第十章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
[此处缺少一些内容]
-
第十五章 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
-
第二十七章 利尿药及脱水药
-
第二十八章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物
-
第三十二章 子宫平滑肌兴奋药和抑制药
-
第三十五章 甲状腺激素及抗甲状腺药
-
第三十六章 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
-
第三十九章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其他抗生素
-
第四十章 氨基甙类抗生素及多粘菌素
-
第四十二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
-
第四十三章 抗真菌药及抗病毒药
-
第四十四章 抗结核病药及抗麻风病药
-
第四十六章 抗阿米巴病药及抗滴虫病药
-
第四十七章 抗血吸虫病药和抗丝虫病药
-
药名外文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