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药理学•第三十三章 性激素类药及避孕药
性激素(sex hormones)为性腺分泌的激素,包括雌激素、孕激素和雄激素。目前临床应用的是人工合成品及其衍生物。常用的避孕药(contraceptives)大多属于性激素制剂。
【化学】性激素属甾体(steroids)激素,其基本结构是甾体核。
【性激素分泌的调节】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垂体前叶的调节。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GnRH),它促进垂体前叶分泌促卵泡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和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FSH促进卵巢的卵泡生长发育,而在FSH和LH共同作用下,使成熟的卵泡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
性激素对垂体前叶的分泌功能具有正反馈和负反馈两方面的调节作用,这取决于药物剂量和机体性周期。例如在排卵前,雌激素水平较高可直接或通过下丘脑促进垂体分泌LH,导致排卵(正反馈)。在月经周期的黄体期,由于血中雌激素、孕激素都高,从而减少GnRH的分泌,抑制排卵(负反馈)。常用的甾体避孕药就是根据这一负反馈而设计的。以上的反馈途径称“长反馈”。垂体促性腺激素的水平也能影响下丘脑GnRH的释放,这种反馈途径称“短反馈”(见图33-1)。
图33-1 女性激素的分泌(A)与调节(B)示意图
(A)促性腺激素分泌,女性激素分泌皆与卵泡发育过程和子宫
内膜变化相应。以28日为一周期,月经开始作为第1日。
(B)各激素曲线仅为相对数值。从图中可见FSH与LH的分泌高峰
在第14日左右,并在其后出现排卵。黄体酮的高峰与子宫内膜的
分泌期相应,雌激素则先后有两个高峰。GF,囊状卵泡;CL,黄体
峰在成年男性,垂体前叶所释放的LH可促进睾丸间质细胞分泌雄激素。雄激素也有抑制促性腺激素释放的作用。
【性激素的作用机制】性激素受体都位于细胞内,属第4类受体(可参阅图34-2)。如雌激素受体位于靶细胞的胞质液中,雌激素进入细胞后,首先与受体结合成复合物,然后复合物进入细胞核,从而诱导功能不同的蛋白质的合成,产生不同效应;例如雌激素诱导的蛋白质可使子宫肥大、代谢增加。但近年用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发现雌激素受体都位于细胞核内,故认为是雌激素直接进入细胞核内而发挥作用。
-
第一章 药理学总论
-
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
第七章 抗胆碱酯酶药和胆碱酯酶复活药
-
第八章 胆碱受体阻断药(Ⅰ)M胆碱受体阻断药
-
第九章 胆碱受体阻断药(Ⅱ)-N胆碱受体阻断药
-
第十章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
[此处缺少一些内容]
-
第十五章 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
-
第二十七章 利尿药及脱水药
-
第二十八章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物
-
第三十二章 子宫平滑肌兴奋药和抑制药
-
第三十五章 甲状腺激素及抗甲状腺药
-
第三十六章 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
-
第三十九章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其他抗生素
-
第四十章 氨基甙类抗生素及多粘菌素
-
第四十二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
-
第四十三章 抗真菌药及抗病毒药
-
第四十四章 抗结核病药及抗麻风病药
-
第四十六章 抗阿米巴病药及抗滴虫病药
-
第四十七章 抗血吸虫病药和抗丝虫病药
-
药名外文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