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附1 实验动物管理条例•第二章 实验动物的饲育管理
第八条 从事实验动物饲育工作的单位,必须根据遗传学、微生物学、营养学和饲育环境方面的标准,定期对实验动物进行质量监测。各项作业过程和监测数据应有完整、准确的记录,并建立统计报告制度。
第九条 实验动物的饲育室、实验室应设在不同区域,并进行严格隔离。
实验动物饲育室、实验室要有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第十条 实验动物的保种、饲育应采用国内或国外认可的品种、品系,并持有效的合格证书。
第十一条 实验动物必须按照不同来源,不同品种、品系和不同的实验目的,分开饲养。
第十二条 实验动物分为四级:一级,普通动物;二级,清洁动物;三级,无特定病原体动物;四级;无菌动物。
第十三条 实验动物必须饲喂质量合格的全价饲料。霉烂、变质、虫蛀、污染的饲料,不得用于饲喂实验动物。直接用作饲料的蔬莱、水果等,要经过清洗消毒,并保持新鲜。
第十四条 一级实验动物的饮水,应当符合城市生活饮水的卫生标准。二、三、四级实验动物的饮水,应当符合城市生活饮水的卫生标准并经灭菌处理。
第十五条 实验动物的垫料应当按照不同等级实验动物的需要,进行相应处理,达到清洁、干燥、吸水、无毒、无虫、无感染源、无污染。
-
第三章 近交系动物的特点及应用
-
第四章 突变系动物的特点及应用
-
第五章 杂交群和封闭群动物的特点及应用
-
第六章 无菌动物、悉生动物和无特定病原体动物的特点及应用
-
第七章 野生动物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
第八章 生物医学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
-
第九章 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动物模型
-
第十一章 生物医学研究的基本途径、方法和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