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本草崇原》•干姜
气味辛温,无毒。主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 下痢,生者尤良。(干姜用母姜晒干,以肉浓而白净,结实明亮如天麻者为良,故又名白姜。临海、章安、汉温、池州诸处皆能作之,今江西、浙江皆有,而三衢开化者佳。)太阴为阴中之至阴,足太阴主湿土,手太阴主清金。干姜气味辛温,其色黄白,乃手足太居胸上,肺寒则满也。咳逆上气者,手足太阴之气不相通贯,致肺气上逆也。温中者,言干姜主治胸满咳逆上气,以其能温中也。脾络虚寒,则血外溢。干姜性温,故止血也。出汗者,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逐风湿痹者,辛能发散也。肠 下痢,乃脾脏虚寒。《伤寒论》云∶脾气孤弱,五液注下,下焦不合,状如豚肝。干姜能温脾土,故治肠下痢。生者尤良,谓生姜能宣达胃气,用之尤良。按∶桂枝、葛根、柴胡诸汤,并胃逆呕吐,表寒诸证,多用生姜。夫生姜乃老姜所生之子姜阳明为太阴之府,故干姜治脾,生姜治胃,脏腑者,子母之谓也。按∶《神农本经》只有干姜、生姜,而无炮姜,后人以干姜炮黑,谓之炮姜。《金匮要略》治肺痿,用甘草干姜汤,其干姜亦炮,是炮姜之用,仲祖其先之矣。姜味本辛,炮过则辛味稍减,主治产后血虚身热,及里寒吐血,衄血,便血之证。若炮制太过,本质不存,谓之姜炭,其味微苦不辛,其质轻浮不实,又不及炮姜之功能矣。即用炮姜,亦必须三衢开化之母姜,始为有力。今药肆中多以伤水变味之生姜,晒干炮用,未免有名无实。
- 《本草纲目》
- 《本草备要》
- 《本草便读》
- 《本草乘雅半偈》
- 《本草崇原》
- 《本草从新》
- 《本草撮要》
- 《本草分经》
- 《本草分经》
- 《本草害利》
- 《本草害利》
- 《本草经解》
- 《本草经解》
- 《本草经集注》
- 《本草求真》
- 《本草思辨录》
- 《本草新编》
- 《本草易读》
- 《本草择要纲目》
- 《本经逢原》
- 《长沙药解》
- 《得配本草》
- 《雷公炮制药性解》
- 《名医别录》
- 《神农本草经》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 《中药炮制》
- 《汤液本草》
- 《吴普本草》
- 《新修本草》
- 《药鉴》
- 《药笼小品》
- 《药性切用》
- 《药征》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 《证类本草》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 《中药学》
- 《千金翼方》
- 《医学衷中参西录》
- 《饮膳正要》
- 《顾松园医镜》
- 《医学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