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本草择要纲目》•干姜
【气味】辛温无毒.半浮半沉.可升可降.阳中之阴也.又云大辛大热.为阳中之阳.【主治】其用有四.通心助阳.去脏腑沉寒痼冷.发诸经之寒气.疗感寒腹痛.故肾中无阳.脉气欲绝.附子为引.名姜附汤.亦治中焦寒邪淫胜之症.又能补下焦.故四逆汤用之以治里寒.理中汤用之以回阳气.或言干姜为心脾二气分之药.则当补心气之不足.补脾胃之空虚.今理中汤用之言泄不言补何也.盖辛热燥湿.泄脾中寒湿邪气.非泄正气也.邪去而正自升.只言其泄之功可也.又或云服干姜以治中者.恐其僭上.不可不知.何也.盖干姜入肺中利肺气.入肾中燥下湿.入肝经引血药生血.同补阴药亦能引血药入气分.然温肺必和之以五味.温胃必和之以人参.而概缓之以甘草之甘.庶不致壮火而食气也.久服令人目暗.孕妇不可食.恐令胎内消.炒黑为灰.能引血药入血分.引气药入气分.另有奇功.
- 《本草纲目》
- 《本草备要》
- 《本草便读》
- 《本草乘雅半偈》
- 《本草崇原》
- 《本草从新》
- 《本草撮要》
- 《本草分经》
- 《本草分经》
- 《本草害利》
- 《本草害利》
- 《本草经解》
- 《本草经解》
- 《本草经集注》
- 《本草求真》
- 《本草思辨录》
- 《本草新编》
- 《本草易读》
- 《本草择要纲目》
- 《本经逢原》
- 《长沙药解》
- 《得配本草》
- 《雷公炮制药性解》
- 《名医别录》
- 《神农本草经》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 《中药炮制》
- 《汤液本草》
- 《吴普本草》
- 《新修本草》
- 《药鉴》
- 《药笼小品》
- 《药性切用》
- 《药征》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 《证类本草》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 《中药学》
- 《千金翼方》
- 《医学衷中参西录》
- 《饮膳正要》
- 《顾松园医镜》
- 《医学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