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医学入门》•干姜
干姜生用发寒邪,利肺咳逆身痹麻,炮苦守中温脾肾,疟利霍乱腹疼佳,炒黑止血又生血,产后潮热退无些。大热,无毒。可升可降,阳中阴也。生用味辛,发散寒邪,与生姜同功。利肺冷气咳嗽咳逆,胸满。除风寒湿痹,一切风邪诸毒,皮肤间结气。《唐本》云∶治风下气,宣诸脉络,微汗是也。水洗慢火炮制,则味微苦,止而不移,非若附子行而不止,能守能补,与生姜异。温脾胃,治里寒水泄,下痢肠 汁,久疟霍乱,心腹冷痛胀满。又下焦寒湿,沉寒痼冷,肾中无阳,脉气欲绝,佐以附子立效。伤寒阴阳易病,单服之。童便炒黑,止鼻衄、唾血、血痢、崩漏。与补阴药同用,能引血药入气分生血,治血虚发热及产后大热。丹溪云∶多用能耗散元气,壮火食气故也。须生甘草缓之。畏恶同生姜。造干姜法∶取生者水淹三日,去皮,置流水中六日,更去皮晒干,酿瓷瓮中三日,内紫色乃成。蜀地者佳。白姜,即蜀姜去皮未经酿者,色白,味极辣,治肺胃寒邪功多。干生姜,乃留皮自干者,治脾胃寒湿。
- 《本草纲目》
- 《本草备要》
- 《本草便读》
- 《本草乘雅半偈》
- 《本草崇原》
- 《本草从新》
- 《本草撮要》
- 《本草分经》
- 《本草分经》
- 《本草害利》
- 《本草害利》
- 《本草经解》
- 《本草经解》
- 《本草经集注》
- 《本草求真》
- 《本草思辨录》
- 《本草新编》
- 《本草易读》
- 《本草择要纲目》
- 《本经逢原》
- 《长沙药解》
- 《得配本草》
- 《雷公炮制药性解》
- 《名医别录》
- 《神农本草经》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 《中药炮制》
- 《汤液本草》
- 《吴普本草》
- 《新修本草》
- 《药鉴》
- 《药笼小品》
- 《药性切用》
- 《药征》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 《证类本草》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 《中药学》
- 《千金翼方》
- 《医学衷中参西录》
- 《饮膳正要》
- 《顾松园医镜》
- 《医学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