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本草求真》•干姜
(荤辛)干姜(专入胃)。其味本辛。炮制则苦。大热无毒。守而不走。凡胃中虚冷。元阳欲绝。合以附子同投。则能回阳立效。故书则有附子无姜不热之句。与仲景四逆白通姜附汤皆用之。(元素曰。干姜气薄味浓。半沉半浮。可升可降。阳中之阴也。又曰。大辛大热。阳中之阳。其用有四。通心助阳。一也。去脏腑沉寒痼冷。二也。发诸经之寒气。三也。治感寒腹痛。四也。)且同五味则能通肺气而治寒嗽。同白术则能燥湿而补脾。同归芍则能入气而生血。故凡因寒内入。而见脏腑痼蔽。关节不通。经络阻塞。冷痹寒痢。反胃膈绝者。无不借此以为拯救。除寒炒黑。其性更纯。味变苦咸。力主下走。黑又止血。辛热之性虽无。而辛凉之性尚在。故能去血中之郁热而不寒。止吐血之妄行而不滞。较之别药。徒以黑为能止血为事者。功胜十倍矣!血寒者可多用。血热者不过三四分为向导而已。白净结实者良。母姜晒干为干姜。炒炮为炮姜。炒黑为黑姜。
- 《本草纲目》
- 《本草备要》
- 《本草便读》
- 《本草乘雅半偈》
- 《本草崇原》
- 《本草从新》
- 《本草撮要》
- 《本草分经》
- 《本草分经》
- 《本草害利》
- 《本草害利》
- 《本草经解》
- 《本草经解》
- 《本草经集注》
- 《本草求真》
- 《本草思辨录》
- 《本草新编》
- 《本草易读》
- 《本草择要纲目》
- 《本经逢原》
- 《长沙药解》
- 《得配本草》
- 《雷公炮制药性解》
- 《名医别录》
- 《神农本草经》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 《中药炮制》
- 《汤液本草》
- 《吴普本草》
- 《新修本草》
- 《药鉴》
- 《药笼小品》
- 《药性切用》
- 《药征》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 《证类本草》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 《中药学》
- 《千金翼方》
- 《医学衷中参西录》
- 《饮膳正要》
- 《顾松园医镜》
- 《医学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