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卷之四 \ 内经脉候•持脉总论
帝曰∶诊法何如?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脏有余不足,六腑强弱,形之盛衰,以此参伍,定死生之分。是故诊脉有道,虚静为保。遇仓卒病患不在此论。但自澄神,静虚调息,凝视精明,察五色,听声音,问所由,方始按寸尺别浮沉,复视患人身形,长短肥瘦、老少男女,性情例各不同,故曰∶形气相得者生,三五不调者病。又如室女尼姑当濡而弱,婴儿孺子之脉疾,三四岁者呼吸之间脉当七至,而鄙夫常人特不同耳。大抵男子先诊左手,女人先诊右手,男子左脉大则顺,女人右脉大则顺。大凡诊脉,先以中指揣按掌后高骨上为关,得其关位,然后齐下名食二指。若臂长人,疏排其指,若臂短人,密排其指。三指停稳,先诊上指,曰寸口。浮按消息之,中按消息之,重按消息之,上竟消息之,下竟消息之,推而外之消息之,推而内之消息之。然后先关后尺消息,一一类此。若诊得三部之中,浮沉滑涩迟疾不调,何病所主,外观形色,内察脉候,参详处治,以忠告之。不可轻言谈笑,乱说是非,左右瞻望,举上忽略,此庸下之医也。
-
卷之二 \ 内经要旨(上)
-
卷之五 \ 运气易览
-
卷之七 \ 针灸直指
-
卷之八
-
卷之十
-
卷之十四
-
卷之十六
-
卷之十八
-
卷之十九
-
卷之二十
-
卷之二十一
-
卷之二十二
-
卷之二十五
-
卷之二十六
-
卷之二十八
-
卷之二十九
-
卷之三十
-
卷之三十二
-
卷之三十三
-
卷之三十四
-
卷之三十五
-
卷之三十六
-
卷之三十七
-
卷之三十八
-
卷之四十一
-
卷之四十二
-
卷之四十三
-
卷之四十七
-
卷之四十八
-
卷之四十九
-
卷之五十二
-
卷之五十三
-
卷之五十六
-
卷之六十一
-
卷之六十七
-
卷之六十八
-
卷之六十九
-
卷之七十一
-
卷之七十二
-
卷之七十三
-
卷之七十六
-
卷之七十八
-
卷之七十九
-
卷之八十二
-
卷之八十三
-
卷之八十五
-
卷之八十八
-
卷之九十
-
卷之九十二
-
卷之九十七
-
卷之九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