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卷之十四•伤寒门(下)\ 汗吐下不解
三法俱用之后而病不愈者,其有虚实之故也。若非余邪未尽,必是阴阳两虚。于斯时也,当斟酌审之,或可泻则泻,可补则补,庶不杀人也。
【和】五六日已发汗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为未解,柴胡桂姜汤。太阳汗吐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旋复代赭石汤。
【解】太阳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则知病在外,当须解外,桂枝汤。
【清】吐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烦饮水者,白虎加人参汤。
【温】汗下之后病仍不解,躁烦不得眠,茯苓四逆汤。大汗若大利而厥者,四逆汤。
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干姜附子汤。下后复发汗,脉微细而振寒者,此内外俱虚也。吐下之后,食入口即吐,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
【吐】发汗吐下后,虚烦不眠,剧者反复颠倒,心中懊 ,栀子豉汤。发汗若下之,烦热胸中窒,栀子豉汤。
【下】吐下后不大便,五六日至十余日,日晡发潮热,不恶寒,独误如见鬼,循衣摸床,脉弦者生,涩者死;但发热谵语,大承气汤。吐下后腹胀者,邪热入胃也,调胃承气汤。太阳吐下后微烦,小便数,大便硬,小承气汤。
【和经益阳】吐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摇,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
卷之二 \ 内经要旨(上)
-
卷之五 \ 运气易览
-
卷之七 \ 针灸直指
-
卷之八
-
卷之十
-
卷之十四
-
卷之十六
-
卷之十八
-
卷之十九
-
卷之二十
-
卷之二十一
-
卷之二十二
-
卷之二十五
-
卷之二十六
-
卷之二十八
-
卷之二十九
-
卷之三十
-
卷之三十二
-
卷之三十三
-
卷之三十四
-
卷之三十五
-
卷之三十六
-
卷之三十七
-
卷之三十八
-
卷之四十一
-
卷之四十二
-
卷之四十三
-
卷之四十七
-
卷之四十八
-
卷之四十九
-
卷之五十二
-
卷之五十三
-
卷之五十六
-
卷之六十一
-
卷之六十七
-
卷之六十八
-
卷之六十九
-
卷之七十一
-
卷之七十二
-
卷之七十三
-
卷之七十六
-
卷之七十八
-
卷之七十九
-
卷之八十二
-
卷之八十三
-
卷之八十五
-
卷之八十八
-
卷之九十
-
卷之九十二
-
卷之九十七
-
卷之九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