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卷之二十四•善太息
(即长舒气而有声也。汉贾谊谓太息者是也,俗谓之叹息。)
病机
《内经》帝曰∶人之太息者何气使然?岐伯曰∶忧思则心系急,心系急则气道约,约则不利,故太息以伸出之,补手少阴、心主,足少阳留之也。
又曰∶胆病者善太息,口苦呕宿汁,视足少阳脉之陷下者灸之。又云∶胆足少阳之脉,是病则口苦善太息,视盛虚热寒陷下取之。
运气善太息皆属燥邪伤胆。经云∶阳明在泉,燥淫所胜,病善太息。又云∶阳明之复善太息,呕苦。又云少阴司天,地乃燥,凄沧数至,胁痛太息是也。
针灸法
《内经》云∶善太息,取心胆二经灸刺之。
《甲乙经》云∶色苍苍然太息,如将死状,振寒溲白,大便难,中封主之。
脾虚令人病寒,不乐好太息,商丘主之。
凡好太息,不嗜多食,寒热汗出,病至则善呕,呕已乃衰,取公孙及井 。实则肠中切痛厥,头面肿起,烦心狂饮,多不嗜卧;虚则 胀,腹中气满,热痛不食霍乱,公孙主之。
(本集)补心通气散 治忧思郁结长太息。
人参 石菖蒲 橘红 米曲 当归 姜栀子 茯苓(各一钱) 甘草(五分) 香附(八分)
水盏半,姜三片,煎七分服。
(和剂)温胆汤 治惊想得之而太息者。(方见惊悸门。)
-
卷之二 \ 内经要旨(上)
-
卷之五 \ 运气易览
-
卷之七 \ 针灸直指
-
卷之八
-
卷之十
-
卷之十四
-
卷之十六
-
卷之十八
-
卷之十九
-
卷之二十
-
卷之二十一
-
卷之二十二
-
卷之二十五
-
卷之二十六
-
卷之二十八
-
卷之二十九
-
卷之三十
-
卷之三十二
-
卷之三十三
-
卷之三十四
-
卷之三十五
-
卷之三十六
-
卷之三十七
-
卷之三十八
-
卷之四十一
-
卷之四十二
-
卷之四十三
-
卷之四十七
-
卷之四十八
-
卷之四十九
-
卷之五十二
-
卷之五十三
-
卷之五十六
-
卷之六十一
-
卷之六十七
-
卷之六十八
-
卷之六十九
-
卷之七十一
-
卷之七十二
-
卷之七十三
-
卷之七十六
-
卷之七十八
-
卷之七十九
-
卷之八十二
-
卷之八十三
-
卷之八十五
-
卷之八十八
-
卷之九十
-
卷之九十二
-
卷之九十七
-
卷之九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