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卷之八十•外科理例(上)\ 悬痈
悬痈者,患于肛门之前,阴囊之后是也,治之不早,鲜不伤生。凡觉肿痛,急用甘草节煎汤服之,以缓其势,随以本方对证治之。
肿发热者,清肝解毒,小柴胡、制甘草之属。
肿痛甚者,解毒为主。(以制甘草是也。)不作脓,或不溃者,血虚也,八珍汤。
肿痛,小便赤涩者,肝经湿热也,宜分利清肝,龙胆泻肝汤是也。
一人谷道前患毒, 痛寒热,此肝经湿热所致,名曰悬痈,属阴虚。先以制甘草,二服顿退,再以四物加车前、青皮、甘草节、制黄柏、知母,四服而消。
一人患此, 痛发寒热,以小柴胡汤加制甘草,二剂少退,又制甘草四剂而消。
一人肿痛,小便赤涩,以加减龙胆泻肝汤,加制甘草,二剂少愈,以参、 、归、术、黄柏、知母、制甘草,四剂而溃,更以四物加黄柏、知母、参、 、制甘草而愈。
一人脓熟不溃,胀痛,小便不利,急针之,尿脓皆利,以小柴胡加黄柏、白芷、金银花,四剂痛止,以托里消毒散,数剂而愈。
一人悬痈已溃,但久不敛,脉大无力,以十全大补汤加五味、麦门冬,灸以豆豉饼,月余而愈。
一人肿痛发热,以小柴胡加黄连、青皮,四剂少愈,更加以龙胆泻肝汤,数剂而消。
凡治悬痈,初起肿痛,或小便赤涩,先用制甘草一二剂,及蒜灸,更以龙胆泻肝汤。若发热肿痛者,小柴胡汤加车前、黄柏、芎、归。脓已成,即针之。已溃,用八珍汤加制甘草、柴胡梢、酒黄柏、知母。小便涩而脉有力者,仍用龙胆泻肝汤加制甘草。小便涩而脉无力者,用清心莲子饮加制甘草。脓清不敛者,用大补剂,间以豆豉饼灸,或久而不敛者,亦用附子饼灸,并效。
-
卷之二 \ 内经要旨(上)
-
卷之五 \ 运气易览
-
卷之七 \ 针灸直指
-
卷之八
-
卷之十
-
卷之十四
-
卷之十六
-
卷之十八
-
卷之十九
-
卷之二十
-
卷之二十一
-
卷之二十二
-
卷之二十五
-
卷之二十六
-
卷之二十八
-
卷之二十九
-
卷之三十
-
卷之三十二
-
卷之三十三
-
卷之三十四
-
卷之三十五
-
卷之三十六
-
卷之三十七
-
卷之三十八
-
卷之四十一
-
卷之四十二
-
卷之四十三
-
卷之四十七
-
卷之四十八
-
卷之四十九
-
卷之五十二
-
卷之五十三
-
卷之五十六
-
卷之六十一
-
卷之六十七
-
卷之六十八
-
卷之六十九
-
卷之七十一
-
卷之七十二
-
卷之七十三
-
卷之七十六
-
卷之七十八
-
卷之七十九
-
卷之八十二
-
卷之八十三
-
卷之八十五
-
卷之八十八
-
卷之九十
-
卷之九十二
-
卷之九十七
-
卷之九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