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卷之十四•伤寒门(下)\ 发黄
伤寒发黄证,通身面目皆知如熏黄,如梅如橘。是因当汗不汗而生黄也,当利小便却不利小便亦生黄也。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胸中水谷不消,太阴脾土应于肌肉湿热所蒸而致肌黄。治须泄热渗湿为先。有头汗出,齐颈而还,渴饮水浆者,蓄血也。大抵不外表里郁热所致,其风寒所郁者,间而有之。伤寒至于发黄,为病之已甚也,是以不治者多矣。
寸口近掌无脉,鼻气冷者不治。形体如烟熏,直视摇头者,为心绝,死。环口黧黑,柔汗发黄,为脾绝,死。
【发汗】发热,一身尽痛,面目俱黄,太阳中湿,麻黄汤、连翘赤小豆汤。脉浮而紧发黄者,不可下,麻黄各半汤。身热不去,瘀血在里而黄,小便微利,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和解】往来寒热,一分尽疼,小柴胡加栀子汤。脉浮弦,咳嗽短气,无汗胁痛,鼻干嗜卧,一身及面目尽潮热,小便不利,柴苓汤。
【分利】发热头汗,渴欲饮水,小便利,大反快而黄者,五苓散加茵陈汤。小便不利,四肢沉重,似疟,不欲饮,茵陈五苓散。服此而小便如皂荚汁,则黄从小便出也。
【阴黄当温】伤冷中寒,脉弱气虚,小便如常,变为阴黄,理中加茵陈汤。韩 和云∶因下太过,脾胃虚,津液竭,饮水自伤。此阴湿伤脾变黄,茵陈茯苓汤、茯苓橘皮汤、小茵陈汤、茵陈四逆汤、茵陈茱萸汤。
【搐鼻】初觉发黄,以瓜蒂散吹鼻内,口噙水搐之,鼻中出黄水验。
-
卷之二 \ 内经要旨(上)
-
卷之五 \ 运气易览
-
卷之七 \ 针灸直指
-
卷之八
-
卷之十
-
卷之十四
-
卷之十六
-
卷之十八
-
卷之十九
-
卷之二十
-
卷之二十一
-
卷之二十二
-
卷之二十五
-
卷之二十六
-
卷之二十八
-
卷之二十九
-
卷之三十
-
卷之三十二
-
卷之三十三
-
卷之三十四
-
卷之三十五
-
卷之三十六
-
卷之三十七
-
卷之三十八
-
卷之四十一
-
卷之四十二
-
卷之四十三
-
卷之四十七
-
卷之四十八
-
卷之四十九
-
卷之五十二
-
卷之五十三
-
卷之五十六
-
卷之六十一
-
卷之六十七
-
卷之六十八
-
卷之六十九
-
卷之七十一
-
卷之七十二
-
卷之七十三
-
卷之七十六
-
卷之七十八
-
卷之七十九
-
卷之八十二
-
卷之八十三
-
卷之八十五
-
卷之八十八
-
卷之九十
-
卷之九十二
-
卷之九十七
-
卷之九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