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4.2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家庭聚集现象有研究•农村青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家庭调查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是一个世界性问题我国属于感染率较高的国家。一些最新的资料提示,该菌感染可能与胃癌的发生有关。发展中国家胃癌的发生率很高,儿童Hp感染也很普遍,1992—12~1993—02我们对农村青年Hp感染情况进行家庭调查,旨在探讨其在家庭接触中Hp感染的频度、儿童年龄组Hp感染率以及Hp的传播途径。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分取福建省长乐县、安徽省怀远县、广东省从化市的自然村各1个,共计调查了88个家庭20岁以下人群241人,1岁以下儿童因可能携带母体抗体而被剔除。
1.2 方法
血清学检测应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所有血清标本均在南方医院消化中心实验室由专人负责检测。每个标本的结果以待测血清OD值(P)与阴性对照OD值(N)的比值(P/N)表示,P/N<2.0为阴性,P/N≥2.0为阳性。本法诊断Hp感染的敏感性为93.9%,特异性为86.8%,阳性预测值90.7%,阴性预测值91.7%。全部数据在AST486微机上采用SAS统计软件完成。
2 结果
①20岁以下人群Hp感染率及平均抗HpIgG抗体水平均以胃癌高发区的长乐为高(55.8%,2.11±0.60)、胃癌中发区的怀远为中(47.1%.1.98±0.41)、胃癌低发区的从化为低(29.4%,1.71±0.48),且高与低发区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②3个地区Hp感染率均表现为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各年龄组均以福建长乐Hp感染率高,且5岁以下组已达50.0%,说明胃癌高发区Hp感染的年龄亦早(见表1)。③父母Hp均为阳性者其子女Hp阳性率及平均抗体水平(56.9%,2.10±0.57)均显著高于父母均为阴性的子女(23.6%,1.78±0.52),P<0.01;但与父母一方为阳性的子女(47.7%,1.98±0.58)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④5岁以下儿童41例,母乳喂养30例,Hp阳性率为30.0%;人工喂养11例,阳性率为45.5%。自幼父母口嚼食物喂养史的22例中9例Hp阳性,占40.9%,无口嚼食物喂养史19例中5例阳性,占26.3%。其中有口嚼喂养史9例阳性中8例为母亲阳性者,仅1例母亲为阴性。
表1 从化、怀远、长乐三地各年龄组Hp感染情况
3讨论
本组结果显示Hp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胃癌高发区Hp阳性率和平均抗体水平均高,且感染的年龄早,5岁以下组已达50.0%。胃癌中、低发区Hp阳性率也处于相应中、低水平,Hp感染率与胃癌死亡率的高低呈平行关系。同时发现父母均为阳性或父母一方为阳性的子女Hp感染率及平均抗体水平均明显高于父母均为阴性的子女,其中尤以父母均阳性的子女Hp感染率高且程度重,说明Hp可通过密切接触而人—人传播。我们调查了5岁以下儿童的喂养史,发现自幼有父母口嚼喟养的儿童,其母为Hp阳性者的感染率显著高于其母为阴性者,幼儿期感染与Hp阳性母亲的不良喂养习惯有密切关系。有人用聚合酶链反应及斑点杂交技术从牙垢、唾液及粪便中检出Hp,结合本组资料说明Hp可能是人—人、口—口、粪—口传播。初次感染Hp年龄较早的人群萎缩性胃炎及胃癌的发生率也高。
-
总论篇
-
1.幽门螺杆菌研究进展
-
2.幽门螺杆菌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研究
-
4.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研究
-
5.幽门螺杆菌与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的研究
-
基础篇
-
3.幽门螺杆菌的免疫学研究
-
4.幽门螺杆菌的流行病学研究
-
4.2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家庭聚集现象有研究
-
4.3不同年龄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研究
-
4.4国内各地区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研究
-
4.5 其它
-
5.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病理生理学研究
-
5.2 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关系研究
-
5.3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粘膜病变关系的研究
-
5.4 幽门螺杆菌与残胃炎关系的研究
-
5.5幽门螺杆菌与幽门部病变关系的研究
-
5.6幽门螺杆菌与其它疾病间的关系研究
-
5.7 中医胃病辨证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研究
-
临床篇
-
1.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
-
1.3临床实验研究
-
2.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
-
2.1概论
-
2.2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中医药疗法
-
2.3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西医药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