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4.4国内各地区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研究•彝汉族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的感染
自1983年Marshall和Warren从胃粘膜标本中培养出幽门螺杆菌(Hp),并指出与慢性胃炎的关系,引起了人们的重视。Hp检出的方法很多,我们于1990—09~1991—09对因上消化道症状而作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120例彝汉患者进行胃粘膜活检,做Hp尿素酶试验检查,现将其分析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本组120例,其中男70例(58.3%),女50例(41.7%);汉族72例( 60.0%),彝族48例(40.0%)。年龄19岁以下12例(10.0%),20岁~29岁33例(27.5%),30岁~39岁28例(23.3%),40岁~49岁24( 20.0%),50岁~59岁16例(13.3%),60岁以上7例(5.8%)。
1.2 方法
实验原理是根据Hp 在繁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尿素酶将尿素水解成氨和HCO3-,使试剂变成碱性而使酚红指示剂变色,尿素酶试验阳性提示Hp的存在。我们于受试者经胃镜直视下在胃窦部幽门前3cm处取胃粘膜1~2块,采用福建三强生化有限公司提供的HpUT试剂药盒做尿素酶试验,其阳性为Hp感染定植的标志。
2 结果
表1 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尿素酶试验
3 讨论
目前Hp与慢性胃炎的关系已较为明确,是产生慢性胃炎的主要原因。文献记载在慢性胃炎中Hp检出率为38.2%~78.5%,我们的检出率为68.32%,与文献记载一致。Hp与消化性溃疡关系尚不如与慢性胃炎的关系那样明确。但在消化性溃疡中Hp的检出率高于慢性胃炎,应用杀灭Hp药物可加速溃疡愈合,文献记载消化性溃疡Hp检出率为50%~85.1%,本组为63.2%,亦与文献记载一致。
关于胆汁返流与Hp感染的关系尚无一致的看法,本组资料胆汁返流48例中,44例检出Hp,阳性率为91.7%,占本组总共阳性率的54.3%,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资料表明Hp极不耐性环境,体外实验以pH6.5时生长最好,pH<3.5或>7.5时生存能力下降,但是人正常胃液pH为1.3,碱性的胆汁返流入胃提高了胃液pH值,更有利于Hp生长。
通过胃镜取材,利用HpUT(CPUT)药盒对彝汉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Hp感染的检测,从而证明Hp感染亦是本地区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伴有胆汁返流的更为明显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以上疾病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应用临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总论篇
-
1.幽门螺杆菌研究进展
-
2.幽门螺杆菌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研究
-
4.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研究
-
5.幽门螺杆菌与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的研究
-
基础篇
-
3.幽门螺杆菌的免疫学研究
-
4.幽门螺杆菌的流行病学研究
-
4.2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家庭聚集现象有研究
-
4.3不同年龄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研究
-
4.4国内各地区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研究
-
4.5 其它
-
5.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病理生理学研究
-
5.2 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关系研究
-
5.3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粘膜病变关系的研究
-
5.4 幽门螺杆菌与残胃炎关系的研究
-
5.5幽门螺杆菌与幽门部病变关系的研究
-
5.6幽门螺杆菌与其它疾病间的关系研究
-
5.7 中医胃病辨证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研究
-
临床篇
-
1.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
-
1.3临床实验研究
-
2.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
-
2.1概论
-
2.2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中医药疗法
-
2.3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西医药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