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1.3临床实验研究•内镜活检快速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
我院1988年9月~1990年6月,经内镜下活检并快速检测幽门螺杆菌(Hp)1170例,均经组织学证实为上消化道各类病变,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本组男731例,女439例,男女之比为1.66:1。年龄15岁~86岁,其中15岁~17岁124例(10.6%),18岁~59岁938例(80.2%),60岁以上108例(9.2%)全部病例均经内镜诊断、组织学证实上消化道各类病变。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56例(30.4%),胃溃疡68例(5.8%),各类慢性胃炎456例(39.10%),非溃疡性消化不良246例(21.0%),胃癌10例(0.90%),食管癌34例(3.0%)。
1.2 方法
①实验组:药盒由三强生化公司提供(HpUT),取胃粘组织一块放入药盒小孔琼脂内定时15min后加试剂。判定标准:阴性:无显然反应。阳性,组织边缘呈淡黄色或桔黄色。②对照组:本组164例消化性溃疡采用Warthin-Starry切片银染色法与HpUT同时对照。
2 结果
应用HpUT法检测上消化道各类病变总阳性率为91.5%(1070/1170),其中消化性溃疡、各类胃炎、非溃疡性消化不良HpUT检出率较高,分别为90.3%~98.3%。但食管癌,胃癌在胃内HpUT检出率较低占4.0%(表1)。对照组与实验比较P>0.05,二者无时著差异(表2)。应用WS切片染色法与HpUT法对照两者无显著差异,但应用HpUT药盒方法简便准确且适宜基层医院推广。
表1 1170例HpUT检测结果
表2 消化性溃疡164例WS法与HpUT法阳性结果
3 讨论
自1983年Warren和Marshall首次从人胃粘膜活检组织中可分离出一种幽门螺杆菌以来,且提示到胃炎,消化性溃疡与Hp菌有关。近10年来国内亦相继开展了此项研究,包括细菌培养加药敏,乃至对Hp菌长期寄生在胃粘膜上皮内的超微结构电镜的动态观察,与其Hp菌的生物学特性均做了大量且有前瞻性的研究。我院应用HpUT快速药盒共检测上消化道各类疾病1170例检出Hp菌感染者为91.5%,与国内文献报道基本一致。其中消化性溃疡Hp菌感染率最高为94.1%~98.3%,慢性胃炎,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次之。有趣的是,Hp对食管癌,胃癌的感染较低,但近年来有不少学者认为胃癌的发生与Hp感染后细菌变异、增生具有间接关系,甚至是导致胃癌产主要因素。我们认为,胃癌与Hp并非有绝对相关性,则需要多样本、多中心的实验研究方能证实。
-
总论篇
-
1.幽门螺杆菌研究进展
-
2.幽门螺杆菌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研究
-
4.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研究
-
5.幽门螺杆菌与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的研究
-
基础篇
-
3.幽门螺杆菌的免疫学研究
-
4.幽门螺杆菌的流行病学研究
-
4.2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家庭聚集现象有研究
-
4.3不同年龄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研究
-
4.4国内各地区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研究
-
4.5 其它
-
5.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病理生理学研究
-
5.2 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关系研究
-
5.3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粘膜病变关系的研究
-
5.4 幽门螺杆菌与残胃炎关系的研究
-
5.5幽门螺杆菌与幽门部病变关系的研究
-
5.6幽门螺杆菌与其它疾病间的关系研究
-
5.7 中医胃病辨证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研究
-
临床篇
-
1.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
-
1.3临床实验研究
-
2.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
-
2.1概论
-
2.2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中医药疗法
-
2.3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西医药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