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2.4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中西医结合疗法•胶态铋加中药治疗消化性溃疡
我们用胶态铋合并中药炒黄连、制大黄、乌梅、丹参,对60例消化溃疡进行治疗,同时与对照组相比,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本组病例均经胃镜检查证实为消化性溃疡的门诊患者,治疗组60例,男47例,女11例,年龄22岁~60岁,平均年龄为36岁。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45例,胃溃疡15例。对照组30例。男22例,女8例,年龄20岁~54岁,平均年龄34岁。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2例胃溃疡8例。两组病例溃疡面积均经病理证实无明显差异,并各取胃粘膜一块作快速尿素酶试验,取Hp感染者。
1.2 方法
治疗组胶态铋每日三餐前服1包,晚临睡前加服1包,4周为1疗程,中药1剂/d,12d为1疗程,共服2个疗程。疗程之间休息4d。对照组用雷尼替丁及庆大霉素治疗。雷尼替丁0.15g2次/d,庆大霉素8U,3次/d,4周为一疗程。以上病例均于疗程结束后,5d内复查胃镜,并由同一操作者观察。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
内镜下将溃疡分为三期。愈合期:溃疡愈合了疤痕改变;好转期:溃疡明显缩小或少许薄苔;无效:溃疡治疗前后无变化。
2.2 结果
治疗组、溃疡愈合率为93%,Hp阴转率为96%(54/60)。对照组溃疡愈合率为67%(20/30),好转率20%(6/30),无效13%(4/30),总有效率为88%,Hp阴转率为10%(3/30)。
2.3 副作用
除胶态铋少数出现便秘外,无明显不适反应。
3 讨论
本组情况提示,胶态铋合并合中药治疗消化性溃疡其愈合率及Hp阴转率无明显高于对组。胶态铋治疗溃疡方面的主要原理是,降低胃蛋白酶的活性,增强胃上皮细胞分泌粘液的功能与粘液蛋白质的炎症渗出物中的蛋白质结合成隔离层,阻止A反向扩散,促使粘膜上皮细胞再生。并且,在多种药物中,胶态铋有杀菌作用,有试验,中药黄连、大黄、乌梅等在体外抑制Hp生长作用较羟氨苄青霉素,铋剂、甲硝唑为强且黄连味苦性寒,有清泻胃大解除热邪结滞于胃腔,大黄下肠胃结滞,推陈改新,有增加动力,加速胃排空作用,丹参活血化瘀,调胃气,促进粘膜血液循环。许多学者研究已经证实,胃粘膜的血流和溃疡发病确有联系,特别在溃疡活动期,胃粘膜血液明显下降,因而不能低估丹参在治疗溃疡方面的作用,我们认为胶态铋合并中药治疗消化性溃疡是值得推广的。
-
总论篇
-
1.幽门螺杆菌研究进展
-
2.幽门螺杆菌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研究
-
4.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研究
-
5.幽门螺杆菌与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的研究
-
基础篇
-
3.幽门螺杆菌的免疫学研究
-
4.幽门螺杆菌的流行病学研究
-
4.2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家庭聚集现象有研究
-
4.3不同年龄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研究
-
4.4国内各地区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研究
-
4.5 其它
-
5.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病理生理学研究
-
5.2 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关系研究
-
5.3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粘膜病变关系的研究
-
5.4 幽门螺杆菌与残胃炎关系的研究
-
5.5幽门螺杆菌与幽门部病变关系的研究
-
5.6幽门螺杆菌与其它疾病间的关系研究
-
5.7 中医胃病辨证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研究
-
临床篇
-
1.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
-
1.3临床实验研究
-
2.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
-
2.1概论
-
2.2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中医药疗法
-
2.3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西医药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