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1.3临床实验研究•幽门螺杆菌与病理检查120例分析
本文报告快速尿素酶试验与病理同一标本检测幽门螺杆菌(Hp)方法在上消化道疾患中的应用,提示Hp菌具有致病性与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有密切相关性。而此方法简便、效果好、效率高、值得推广,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共120例作Hp菌检测,一般病人取胃窦及球部粘膜各一块,如有溃疡则在溃疡边缘加取2块组织作检查。将组织块置于试剂盒(福建三强公司生产)小孔内,滴加酶促反应液2滴,5min内显红色为Hp菌阳性80%(96例/120例),不无色为阴性20%,后取出标本置于10%福尔马林固定液中按常规制成石蜡切片供病理检查使用。
病理切片检查采用自制的硷性美蓝(Loffer)液染色后镜检,制片过程常规病理切片、脱蜡、水洗、直接在组织片上滴入硷性美蓝(以覆盖组织为宜)约1min后用95%的酒精冲洗到所满意的颜色后再水洗,凉干后封片镜检。标准为:Hp菌1~10条为“+”、11~20条为“++”,21~30条为“+++”,31条以上为“++++”。阳性率为76%(84/120),这种方法检查后无论阳性或阴性的所有标本制成的石腊切片的组织染色的结构保存都很好,与内镜取材直接固定病理切片毫无区别。
2 讨论
①目前通过内镜活检检测Hp方法较多,各有其好的敏感性的特异性。但影响阳性因素较多,而且技术条件和要求复杂。出结果时间长,而试剂盒简单迅速,灵敏实用,适合有内镜检查的单位使用。②临床病理与Hp检查须分别取材,有的甚至需取材较多才能作出诊断,而这些宝贵的活检材料没有得到充利用等于放弃了一半的诊断机会,为了提高诊断正确性,防止假阳性,我们的做法是每一块组织都做了细菌和病理检查,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我们观察到这样制成的薄片和取材直接固定制成的薄片完全一样,对病理诊断没有影响。③内镜检查中虽然钳取胃组织块很小很浅,但毕竟是一种开放性损伤,如多处取材,总是需加重胃粘膜的损伤。有的患者在取材时胃部有抽拉感,有个别病人活检后有持续数天上腹不适或原有胃部症状加重感觉,这说明胃镜活检并非完全无害。④Hp感染的问题:在我们的所有作Hp检测病例中,阳性率80%,明显高于文献报告。这可能与本地区处于高发区,或是我们检测的方法敏感性和胃粘膜活检部位有一定关系。⑤实验证明尿素酶试剂盒的质量可靠,简单方便,效果很好,配合病理检查,既有利于诊断,也可减少活检材料造成的医源性损伤,如同时使用可起到互补作用,值得大力推广。
-
总论篇
-
1.幽门螺杆菌研究进展
-
2.幽门螺杆菌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研究
-
4.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研究
-
5.幽门螺杆菌与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的研究
-
基础篇
-
3.幽门螺杆菌的免疫学研究
-
4.幽门螺杆菌的流行病学研究
-
4.2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家庭聚集现象有研究
-
4.3不同年龄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研究
-
4.4国内各地区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研究
-
4.5 其它
-
5.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病理生理学研究
-
5.2 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关系研究
-
5.3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粘膜病变关系的研究
-
5.4 幽门螺杆菌与残胃炎关系的研究
-
5.5幽门螺杆菌与幽门部病变关系的研究
-
5.6幽门螺杆菌与其它疾病间的关系研究
-
5.7 中医胃病辨证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研究
-
临床篇
-
1.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
-
1.3临床实验研究
-
2.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
-
2.1概论
-
2.2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中医药疗法
-
2.3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西医药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