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2.1概论•幽门螺杆菌在诊治胃部疾病中的意义
Hp是胃炎、胃溃疡的重要发病原因之一已被确认,因此,通过检测明确组织炎症浸润程度,而后确定治疗方案,方可收到满意的效果。现将1989-12~1995-10我院收治的2258例患者胃镜活检标本的幽门螺杆菌培养情况,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对上消化道症状受胃镜的门诊和住院病人2258人例。其中男1427例,占63.2%,女831例,占36.8%。的龄15岁~76岁,其中,30岁~50岁年龄组占总数的79.8%。
1.2 方法
胃镜,日本产GiF—K2:GiF—P101min尿素酶试剂,交通部南能医学院,香港招商局蛇口联合医院,消化病中心。取活检于胃窦部近幽门口2cm处或其它部位病灶周围,活检钳张开约0.4cm是关闭活检钳,咬下粘膜组织活检标本约米粒大小,每取一个部位,活检钳均用0.9%生理盐水内刷净,用酒精纱布擦干,胃镜用清水,95%酒精,1‰洗必太消毒。Hp培养时,将内装酶反应基质的塑料管竖于支架上,内加入复方酚红深液0.2ml摇匀使之溶解用无菌镊子夹取小块活检粘膜置于塑料管溶液内,观察1min内颜色变化。组织块周围的液体红色为阴性,如全溶液均呈红色,则为“+++”,如溶液一半为红色为“++”,如仅胃粘膜标本周围为红色则为“+”。如无鲜红色产生试验为阴性。Hp感染程度愈重,炎症改变也愈明显。
按目前能行的胃镜诊断标准。镜检观察,Hp感染的胃粘膜表面淡红色粘液覆盖,尤以胃窦部粘膜表面为主,于粘膜中靠近或紧贴胃粘膜表层细胞及胃小凹中,胃腺颈及腺管腔中均有Hp分布,多者侵入上皮细胞中,呈淡红,细小弯曲,螺旋,有的呈S状似有一定的方向性,粘膜间质中,血管扩张充血,周围有散性的红白细胞,有的轻度糜烂。
2 结果
2258例活检标本培养,检出Hp者共1848例,Hp感染率为81.8%(表2)。2258例不同病种患者中,Hp检出率基本都在80%左右,尽管残胃炎、胃息肉、胃癌例数较少,不能充分说明其感染程度,从整体看,仍可认为Hp广泛存在于胃部疾病中。
表2 胃病Hp检出
3 讨论
本组2258例观察结果,与文献报道结果基本一致,表明Hp是上消化道病疾的发病因素之一. Hp的存在与胃部疾病的蠕动及程度有关,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诊断明确的情况下,有针对性地确定治疗方案,方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
总论篇
-
1.幽门螺杆菌研究进展
-
2.幽门螺杆菌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研究
-
4.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研究
-
5.幽门螺杆菌与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的研究
-
基础篇
-
3.幽门螺杆菌的免疫学研究
-
4.幽门螺杆菌的流行病学研究
-
4.2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家庭聚集现象有研究
-
4.3不同年龄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研究
-
4.4国内各地区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研究
-
4.5 其它
-
5.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病理生理学研究
-
5.2 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关系研究
-
5.3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粘膜病变关系的研究
-
5.4 幽门螺杆菌与残胃炎关系的研究
-
5.5幽门螺杆菌与幽门部病变关系的研究
-
5.6幽门螺杆菌与其它疾病间的关系研究
-
5.7 中医胃病辨证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研究
-
临床篇
-
1.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
-
1.3临床实验研究
-
2.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
-
2.1概论
-
2.2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中医药疗法
-
2.3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西医药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