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2.1概论•消化性溃疡治疗的新进展
消化性溃疡是一多病因疾病,与胃酸、胃蛋白酶和幽门螺杆菌等攻击因子增强,胃粘膜屏障、粘膜血流、前列腺素、碳酸氢盐分泌以及上皮再生等防御因子减弱有关,近来引人注目者,消化性溃疡中有很高的幽门螺杆菌(Hp)的检出率。Hp与本病病变的严重性,活动性以及顽固不愈和早期复发有关。关于消化性溃疡病因研究和治疗研究和治疗药物的进展,使本病疗效有了新的提高,现将有关方面综述如下。
1 H2受体阻制剂
1.1 西咪替丁
对基础胃酸的分泌和组织胺、五肽胃泌素所促进的胃酸分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用药后溃疡多在4周~6周内愈合,对十二指肠溃疡疗效尤为显著,4周愈合率74%,6周可达80%。
1.2 雷尼替丁
抑酸作用较西咪替丁强,且副作用较少。
1.3 法莫替丁
对胃酸分泌的抑制作用分别为西咪替丁和雷尼替丁的50~100倍和7倍,作用时间亦明显较后二者为长,且可抑制胃蛋白酶类的分泌。
2 质子泵抑制剂
洛赛克显著降低胃H+-K+-ATP酶的活性,使壁细胞中的H+不能转运于胃腔中,从而有效的抑制胃酸的形成。
3 胃粘膜保护剂
3.1 胃得乐
可刺激粘液分泌,增强胃粘膜的屏障作用,本药还具有抗蛋白活性。
3.2 施维舒
新型的胃粘膜保护剂,具有促进胃粘膜上皮细胞高分子糖蛋白和磷脂,重碳酸盐和合成和分泌作用,能维持粘液层粘膜屏障的结构与功能。
4 Hp的治疗研究
对消化性溃疡的Hp阳性者应重点治疗,目前资料表明,痢特灵、氨苄青霉素、氧氟沙星能使Hp根治率大于10%,其它抗生素和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以及中药黄连,连翘、黄岑等对Hp均有一定杀灭作用。单用胃得乐治疗Hp的消除率大于单用抗生素,得乐与羟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联用,抗Hp作用较单用任何一种为强,二联疗法的疗效约50%,得乐加灭滴灵羟苄青霉素或四环素的三联疗法幽门螺杆菌的根治率达80%以上。
总之,目前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很多,不合理用药情况也较多见,为了获得较好的疗效,应有效的避免药物之间的不良反应,掌握好服药的时间,剂型等。如氢氧化铝,氧化镁等抗酸药,吗叮啉等止吐药不宜与H2受体阻断剂合用,否则使H2受体阻断剂的血中浓度下降。氢氧化铝的服药时间一般以餐后1h或睡前服为佳,胃舒平以嚼碎为佳。
-
总论篇
-
1.幽门螺杆菌研究进展
-
2.幽门螺杆菌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研究
-
4.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研究
-
5.幽门螺杆菌与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的研究
-
基础篇
-
3.幽门螺杆菌的免疫学研究
-
4.幽门螺杆菌的流行病学研究
-
4.2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家庭聚集现象有研究
-
4.3不同年龄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研究
-
4.4国内各地区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研究
-
4.5 其它
-
5.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病理生理学研究
-
5.2 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关系研究
-
5.3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粘膜病变关系的研究
-
5.4 幽门螺杆菌与残胃炎关系的研究
-
5.5幽门螺杆菌与幽门部病变关系的研究
-
5.6幽门螺杆菌与其它疾病间的关系研究
-
5.7 中医胃病辨证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研究
-
临床篇
-
1.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
-
1.3临床实验研究
-
2.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
-
2.1概论
-
2.2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中医药疗法
-
2.3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西医药疗法